:::

臺灣鄉土書目資料庫

現在位置: 首頁向右箭頭 瀏覽服務向右箭頭 詳細資料
:::
資料類型 學位論文 
主要題名 震災、集體記憶與重建:以東勢匠寮巷為例 
作者 劉宇雲 
出版日期 2002 
頁碼或冊數 135 
中文摘要 匠寮巷是東勢最早開發的地區之一,乾隆三十二年,為了開採樟木造船,伐木的匠人進入土牛界外的東勢,在現今先師廟附近興建軍工寮,稱為匠寮.軍匠採料,經年擔心原住民的侵擾,除了設有防禦工事外,精神寄託以「先師信仰」為主,當地的先師廟為台灣少數祭祀魯班先師的廟宇之一.客家傳統的「伙房」,加上特殊的宗教信仰,在地方文史工作者熱心的推動下,匠寮巷儼然成為東勢開發與客家文化保存的重要據點. 本文探討匠寮地區居民的集體記憶與災後重建的關聯,並將研究重心放在集體記憶這一個名詞上,匠寮居民在不自覺中受到集體記憶的制約與影響,重建藍圖也在集體記憶的影響下漸漸浮現.論文第二章由921地震的發生談起,筆者從東勢地區921歷史的建構延伸至匠寮地區小範圍的歷史:包含過去的生活、地震發生、震後逃生與搭帳棚同爨共食的生活.匠寮居民的互信互助源自於過去深厚的鄰里情誼,而這種共患難的集體記憶亦在不自覺中影響居民對重建與匠寮/客家文物保存的看法. 第三章筆者回溯匠寮過去歷史,洞察過去的集體記憶、震時居民反應與震後重建間的關聯.匠寮的歷史與工匠伐木、先師廟的存在有很大的關聯.其日常生活中的互動直接影響鄰里關係,也影響居民對匠寮過去的「記憶」,現在的匠寮為住宅區,但居民對匠寮印象多停留在「文風興盛」的觀念,此種記憶甚至影響到震後重建的計劃與理想. 第四章從文物搶救談起,客家文化協會的徐老師在地震發生後,看著挖土機不斷清運的「廢棄物」,挺身而出透過縣立文化中心與科博館「搶救匠寮文物」.匠寮文物的搶救欲保留匠寮地方的文物與記憶,匠寮的物件不但記錄了匠寮居民的集體記憶,也記錄了匠寮居民試圖保存記憶的「集體記憶」. 匠寮重建可分為:生活重建、家屋與社區的重建、集體記憶的重建三個脈絡來探討,重建藍圖與過程都受到集體記憶的影響,因重建產生的集體記憶也成為另一種匠寮的集體記憶. 匠寮的重建建立在居民共同的記憶與理想,四年後重建大致完成,但當初的理想與規劃卻在現實考量下無法實行.匠寮的集體記憶在震時共同生活與震後重建的累積下凝聚成一種新的記憶,等待下一次的開花結果. 
URL 連結...
相關網址 連結...
出版者 東海大學歷史學系 
出版地 臺中縣 
關鍵詞 臺中縣;東勢鎮;921地震;集體記憶;重建;匠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