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鄉土書目資料庫

現在位置: 首頁向右箭頭 瀏覽服務向右箭頭 詳細資料
:::
資料類型 學位論文 
主要題名 月眉糖廠經營型態變遷對地方發展之影響 
作者 張翠宜 
出版日期 2003 
頁碼或冊數 153 
中文摘要 糖業資本性質在日治時期及戰後有所轉變,不同時期國家產業角色與態度的不同,連帶地糖廠原本的生產活動與經營型態也隨之發生轉變,同時糖廠所在的地方也當必有所肆應.因此,當糖業被引入台灣時,一個「國家─糖業(糖廠)─地方」的聯動體系便逐漸形成.本研究以月眉糖廠為觀察個案,透過台糖通訊資料、田野訪談及空間圖面比對的過程,勾勒出月眉糖廠經營型態在糖業發展中由興而衰的變化及對后里地區發展的影響機制. 日治殖民國家透過保護性的糖業政策,扶植獎勵月眉糖廠新式製糖型態的確立,在后里地區地形成資本及人口兩股成長極力量.糖廠土地買收與蔗作景觀土地利用的形成的同時,一方面加遽耕地零碎化、蔗農無產化現象,一方面透過糖廠勞動人力需求的釋出,同時穩定原料供給與製糖生產,使單純自給自足農民性格改變成為糖廠僱傭.而糖鐵的興築在政治監控目標下滿足聯結東西交通的需求.在糖業資本進駐與國家力量汲取的同時,造成地方聚落的棋盤型態與人口成長下月眉聚落的興起. 隨著國家資本累積需求的結構與內容的改變,收歸國營的糖業經營型態也隨之變遷,連帶影響了地方在土地利用、勞動結構、交通運輸、聚落空間及社會關係等面向的發展.先天不利蔗作的環境下,月眉糖廠依恃廣大的農場土地,屢次躲過糖廠裁撤的危機,但相對地農場土地卻也成為后里地區產業升級困難、都市發展空間壓縮、土地利用荒蕪的主因,進而造成人口流失與老化的危機. 後天不利的蔗作推廣,早期透過公務組織的動員而有所確保,1980年代後,國家自主性降低、民間力量崛起的同時,糖廠也逐步開放資源與空間共享,透過人事組織力量、回饋地方建設、改善產業污染等動作,與地方共構「伙伴」關係,在此同時,糖廠土地卻也不可避免地成為糖廠與地方衝突的導火線,如何在糖廠自主性與地方認同間尋求平衡點,成為糖廠未來的新課題. 
URL 連結...
相關網址 連結...
出版者 國立新竹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 
出版地 新竹市 
關鍵詞 月眉糖廠;國家政策;糖廠經營型態;后里鄉;地方發展